開始報名日期: 2025年4月11日 15:55

截止日期: 2025年5月1日 16:00

活動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3300146551949361390

標籤: 藝文 行銷

#工藝商品 如何推上#群眾募資?#市集 除了展售以外,也能作為策展空間?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以青年工藝創作者的品牌與商業模式出發,邀請4個成熟的工藝品牌,辦理2場次工藝青年增能講座與2場次 OPEN STUDIO,帶你從成功的工藝品牌營運者視角,認識工藝的當代市場潛能。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覽「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以青年工藝創作者為核心標的,由臺灣青年工藝協會辦理各2場次之工藝青年增能講座以及工藝品牌 OPEN STUDIO 工作坊。

增能講座方面,由臺灣青年工藝協會 #臺灣工藝境況調查計畫 系列#焦點團體 之調研結果,延伸議題,將以「工藝品牌多角化經營」與「工藝商品推動群眾募資」兩個方向,帶出工藝品牌的營運思維與趨勢觀察。

除講座的靜態吸收以外,亦辦理2場次的「開放工作室 aka. OPEN STUDIO」由一南/一北,各自座落於「觀光區」及「工業區」的工作室,帶出在臺灣不同區位設立工作室的差異及營運之道。

類別

與談品牌

品牌代表人

活動時間

工藝青年增能講座

V&J STUDIO

陳亞筑、陳亞琦

04/26(六)
同日2場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設計舘3樓辦理
場次一:13:00-15:00
場次二:15:00-17:00

物 WOO Collective

黃新雅

OPEN
STUDIO
工作坊

小盛號金工

闕承彗

04/12(六) 
13:00-16:00

土星工作室

黃虹毓、彭奕軒

04/16(三) 
14:00-16:00

 

【 工藝青年增能講座|一日聽兩場 】

由纖維媒材為核心的品牌 V&J STUDIO 與錫與玻璃媒材為核心的品牌 物 WOO Collective 擔任講者,兩者分別代表當前工藝品牌的兩種分支,V&J 以多元的商業模式來推展工藝的藝術市場之路,WOO 則持續鑽研媒材特性開發商品參與競賽與募資將工藝帶往精品之路,闡述自身工藝品牌在不同目標下的不同進程。

■ 場次一:V&J STUDIO – 纖維工藝的量體策略

工作室位於臺北大稻埕商圈老宅二樓的 V&J Studio 是由雙胞胎纖維藝術家 — 陳亞筑、陳亞琦共同成立的「造型設計與纖維藝術工作室」以纖維工藝為基底,發展造型設計、裝置藝術、工藝教學、商品開發等事業分支,並彼此交織成更大的品牌藍圖,朝著成為國際藝術創作團隊的夢想前進。

  • 品牌主理人:陳亞筑、陳亞琦
  • 與談主題:媒材從廢棄到重生/從商品到裝置藝術 — 纖維工藝的量體策略
  • 與談重點:工藝品牌多角化(商品開發、社區教學、藝術裝置合創)

V&J Studio 於造物星圖展出以廢棄物「回收」、「再製」的線材,所設計的毛線體驗包,作為纖維工藝在「量體小」的範疇中,能肩負起環境/工藝永續的責任之餘;在日常的工作室營運中,仍持續以裝置藝術的型態在「量體大」的編織創作中,呈現纖維工藝的美感與創作性。

「很多人會覺得,纖維或者說鉤毛線這種事情,只能小小的。」

「其實他們可能沒有想過,纖維,是最適合合創(co-creation)的。」

「作為合創的媒材,纖維的量體可以很大。」

近幾年,V&J Studio 也開始在 Pinkoi 市集等大型的知名市集,在展售量體小的編織商品之餘,也以「游擊戰」式的方式,在市集的攤位設置裝置藝術,透過量體更大的創作,帶出他們的創作實力與品牌力,打破工藝的場域局限性。
 

■ 場次二:WOO Collective – 工藝的市場典範轉移

幾乎年年獲獎受訪的 WOO Collective 是由錫工藝師 — 黃新雅於 2015 年成立的品牌,善用「錫」的媒材特性,將錫工藝與酒器結合為系列產品,並陸續榮獲德國紅點、Luxury Lifestyle Awards 等獎項,將原本多用於製作傳統祭祀用品的錫工藝,以創新的方式帶往精品市場,再融入回當代生活。

  • 品牌主理人:黃新雅
  • 與談主題:媒材從傳統到新生/從祭品到精品酒器 — 錫工藝的市場轉移
  • 與談重點:工藝品牌精品化(群眾募資、品牌定位、工藝溝通訴求)

WOO Collective 如今已有成熟的自主電商,並多次歷經群眾募資(嘖嘖、Flying-V、Makuake)皆成功募得超過百萬資金,解決品牌在生產營運上的資金缺口,並於交貨後持續滿足消費客群,累積出忠誠客戶;回歸的是對「錫」與對「品酒人」的充分理解。

「工藝本就蘊含許多對媒材在科學上的應用。」

「如果工藝是對媒材的理解。」

「品牌就是對消費者的理解。」

WOO 從錫本身的「殺菌」與「除氯」特性出發,結合在工藝上的冷鍛敲方式,做成多個系列的「酒器」在品牌與市場上持續強調為什麼「錫」能成為品酒時的「好東西」來成就工藝的精品質感,持續以商品的硬實力與美感,打破工藝的定價困境。
 

【 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 】

以一南一北的兩個工藝品牌作為代表。北部地區,由座落於新北市工業區內的金屬工藝教室「小盛號金工」作為參訪空間;南部地區,則由座落於台南市觀光區內的陶藝複合空間「土星工作室/應力空間」作為參訪空間;將透過兩者在品牌進程中的選址與營運考量,闡述工藝品牌的生命歷程。

■ 參訪點一:小盛號金工

隱身在新北市工業區內的小盛號金工,一樓的廠房空間,提供金屬工藝創作課程,以極具條理與秩序的方式分割空間中的實作場域,強調「工具」在「教學/創作」空間中的秩序能夠幫助創作者在「安全」的狀態下,也更有「效率」的完成創作。

小盛號以金屬工藝中分科細緻的鍛敲、蠟雕、鑲嵌、首飾、物件作為「必修課」,並結合玉石雕刻等多種跨工藝類別作為「選修課」,邀請其他類別的青年工藝創作者擔任講師合作授課,給予參與課程的學員,拓展工藝視野的更多機會,將小盛號定義為「平台」而非「教室」。

  • 場次時間:04/12(六)13:00-16:00
  • 品牌主理人:闕承慧
  • 空間名稱:小盛號金工
  • 空間特性:工藝教學空間
  • 參訪標的:
    • 空間:金屬工藝的工具陳列與安全性
    • 教學:小盛號的授課原則與師生關係
    • 品牌:跨工藝合作的教案設計與平台化
  • 工作坊體驗:
    • 本場次含「小銅盤」體驗(800 元/人),完成報名審核後通知繳費。

■ 參訪點二:土星工作室/應力空間

座落在臺南市觀光區內與在地知名品牌鳥飛古物店、Paripari apt. 同巷的土星工作室,以三層樓的空間,區分出「展售」、「教學」與「策展」的三個功能,整合工藝在商業模式中的三種面向。

主理人黃虹毓與彭奕軒為夫妻,虹毓為陶藝創作者,擔任土星工作室的陶藝課程教學者;奕軒則以藝術市場的專業出發,擔任土星工作室的策展企劃。

「土星」原於臺南林百貨以「土星實驗室 Soil Lab」的「原土計畫」取台灣多元的土砂燒結為獨特的陶製品,而後改至現地,並在「土星工作室 Tu Xing」外更增設了藝廊空間「應力空間 Soil Space」提供工藝創作者進行展出;強調工藝創作者也需要共同參與策展空間的動線與陳列設計規劃,每一次的展櫃都是個別訂製,並與在地的展務廠商合作,回收舊展櫃持續利用。

  • 場次時間:04/16(三)14:00-16:00
  • 品牌主理人:黃虹毓、彭奕軒
  • 空間名稱:土星工作室/應力空間
  • 空間特性:工藝展售/工藝教學/工藝策展空間
  • 參訪標的:
    • 空間:分層劃分機能的空間配置思維
    • 展售:寄售與策展的工藝創作者媒合
    • 品牌:原土計畫在陶藝的接續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