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


開始報名日期: 2023年9月1日 00:00
截止日期: 2024年6月30日 23:59
籌辦組織:

比賽網址: https://bhuntr.com/tw/competitions/sihs



標籤:


政府主辦 網路票選 創意 設計 高中 大學 競賽 公益 抽獎

前言

衡酌當前數位資訊、人工智慧、大數據及新興科技的飛快發展,世界各國莫不致力於培養相關科技人力,以促進科技升級與經濟發展,提供人們更便利的生活,卻也產生許多數位轉型中的社會隱憂。又近年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貧富差距、經濟成長、社會平權等議題困擾各國,聯合國2015年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從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發展。

本部為呼應施政計畫「前瞻多元的數位科技教育」,一方面著重於體現人文社會的專業,關注當代教育及社會焦點,強調社會關懷、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著重培養跨領域的系統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期望延續「全國大學院校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提供學生實作應用的平臺,引導學生發掘人文、社區、社會議題,以跨領域協作、核心素養的應用為主要途徑,將其創新創意發展成為一份具體可行的實踐提案,爰舉辦「1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簡稱本競賽),兼具傳承、永續以及平臺共享精神。

此外,本部目前計推動「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素養導向的高教學習創新計畫」及「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等3項人文社會領域科技計畫,宜加強橫向連結資源並擴大競賽效益,聚焦鼓勵大專校院人文社會領域師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發想,並擴大影響向下連結至高級中等學校。


競賽主題

以跨領域協作為途徑,應用新式科技工具(如穿戴型新式裝置、觸覺虛擬實境、無人機)或數位工具(大數據、StoryMap、資料探勘)、數位人文技術與資料庫(文本探勘、社會網絡分析、GIS地理空間分析、語料庫等)探索永續發展(環境、社會、經濟、文化)議題,並發想具體可實踐之提案。


參賽資格

  1. 大專組 
    1. 全國大專校院在學學生均可參賽(不含研究生,含五專四、五年級、二技、二專、三專等專科學校在學學生及國際生)。
    2. 組隊條件:每隊人數以3-5人為限,需搭配指導老師1-3人。團隊成員的跨領域比例不限,但人文社科學生及理工資科學生至少各1名。
    3. 學生學習領域從寬認定,以計畫構想書論述中提出的專業領域為主。
    4. 若團隊不符競賽跨領域的相關規範,主辦單位有權不予受理。
  2. 綜合組
    1. 全國大專校院在學學生(不含研究生,含五專四、五年級、二技、二專、三專等專科學校在學學生及國際生)暨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在學學生均可參賽。
    2. 組隊條件:每隊人數以4-6人為限,其中需包含至少2名高中職在學學生;各團隊需搭配指導老師2-3人,其中需包含大專校院/高中職老師至少各1名。團隊成員的跨領域比例不限,但各團隊成員中須配置人文社科學生及理工資科學生至少各1名。
    3. 學生學習領域從寬認定,以計畫構想書論述中提出的專業領域為主。
    4. 若團隊不符競賽跨領域的相關規範,主辦單位有權不予受理。

活動流程

本競賽的流程及運作機制分為競賽線上說明會與初賽培力工作坊、初賽、入圍培力工作坊、決賽及發表等五個階段,分述如下:

  1.  競賽線上說明會與初賽培力工作坊
    1. 於競賽開始乃至於徵件結束前,主辦單位將舉辦2場競賽線上說明會,邀請符合參賽資格的全體師生了解競賽宗旨、目的、流程及評選原則,以推廣及宣傳競賽。
    2. 為協助有意參賽者提交符合本競賽期望的參賽作品,主辦單位將於徵件結束前將分區籌辦實體的初賽培力工作坊,邀請設計思考領域的專家學者授課,培養參與者問題形成的能力,並介紹設計思考中常使用的表單工具,供參賽者在提案過程中使用。
  2. 初賽

繳交提案構想書。參賽團隊在初賽報名階段需繳交提案構想書,具體界定團隊所探索的議題、問題、現象及其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初審採行政審查及書面審查,通過審查者將進入培力階段以取得入圍決賽的資格。

  1.  入圍公告及培力工作坊
    1. 入圍公告預計於113年1月。
    2. 入圍的參賽團隊需參加專業培力工作坊,培力階段結束後,方取得進入決賽的資格。工作坊依北中南不同區域分別辦理1次實體工作坊,其課程分成三種類型:數位工具及量化分析工具之說明與介紹、解方之初步原型(prototype)的發想及驗證之方法、計畫書撰寫提綱挈領。相關課程實錄將上傳至網路,供參賽團隊線上學習及觀摩。
  2.  決賽
    1. 決賽作品預計113年6月20日至6月30日交件。
    2. 分為提案計畫及提案影片之書面審,以及報告提案及互動詢答的簡報詢答。
    3. 決賽作品之簡報投影片及5分鐘以內的提案影片,均公開於競賽網站,舉辦票選活動,票數最高者將獲頒最佳人氣獎。
  3. 社會關懷及永續發展創新提案發表會:決賽優勝隊伍將參加「社會關懷及永續發展創新提案發表會」分享展示優良競賽成果,加強成功經驗擴散、複製的可能性,並為競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及關注。

活動時程

  1. 競賽線上說明會
    1. 112年8月25日星期五
    2. 112年9月15日星期五
  2. 初賽培力工作坊
    1. 北部場:112年9月17日星期日
    2. 中南部場:112年9月24日星期日
  3. 初賽報名:112年10月15日至112年10月31日
  4. 初賽交件:112年11月8日星期三至112年11月15日星期三
  5. 初審:112年11月16日星期四至112年12月15日星期五
  6. 入圍名單公布:113年1月
  7. 入圍培力工作坊:112-2學期擇期辦理
  8. 決賽交件:113年6月20日星期四至113年6月30日星期日
  9. 決審(書面審及簡報詢答):113年7月1日星期一至113年7月15日星期一
  10. 網路票選113年7月8日星期一至113年7月15日星期一
  11. 社會關懷與永續發展創新提案發表會:113年7月22日至7月31日擇期辦理

報名方式

一律採網路報名。一律採網路報名,申請資料應完備並符合資格,資料不齊全者,恕不受理。各組別參賽者依上述參賽資格組隊後,自行推舉團隊代表者(主要聯繫人)填寫報名表單,並上傳團隊封面及報名所需表格。


評審項目說明

相應於本競賽的初賽及決賽兩個階段,評審的項目也有所差異,分為初審的「行政審查」、「提案審查」,以及決審的「書面審查」、「簡報審查」,說明如下:

階段審查類型說明
初賽行政審查針對申請資格、繳交資料及作品格式符合規格與否等進行審查。
提案審查遴聘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委員進行評分。
決賽書面審查針對提案企畫書及提案影片的內容、闡述及其與人文社會關懷的關聯性進行評分。
簡報審查由入圍團隊發表簡報,說明提案,主要的審查項目為團隊在簡報及詢答時的整體表現及其準備的資料與文獻。

評分標準

初審及決審的審查項目及占比如下表所列:


初審:

評分項目大專組占比綜合組占比說明
提案構想創新性2020提案構想具有原創性,可明確表現參賽團隊在形成議題時所做的準備及獨特的洞察力。
與競賽主題的關聯性1010參賽團隊的提案構想能夠反映出對社會議題或永續發展的關懷。
提案構想之適切性及跨域整合能力5040不同學門、學科的專業在提案構想中所佔的比重及搭配是否具其適切性及合理性。各領域團隊成員與協作對象的比例是否均衡。
跨學制協作整合度-10大專及高中/職師生在提案過程中的協作比重及搭配是否合理,能夠發揮團隊合作的效率。
預期效益合理性2020項目重點:提案構想在未來造成的影響合理具體,具有可預期性及實際性

活動獎勵

  1. 諮詢費與感謝狀:於決賽交件後提交領據及諮詢書面意見(至少2次以上)後,本部將提供新台幣5,000元及個人感謝狀1幀給每名入圍團隊的大專校院/高中職指導老師。 
  2. 提案補助:為鼓勵各團隊在所選取議題上積極探索、蒐集所需資訊,協助其提出更具創意、完善整全的提案,大專組與綜合組的入圍團隊將於決賽交件後獲頒提案補助10,000元/組,以資補助各團隊在提案過程中的所有必要支出。
  3. 表現優異獎勵:本次競賽將依審查分數,於大專組及綜合組各取優選三組、佳作三組及最佳人氣獎一組。依入圍團隊作品之品質及審查委員之評分結果,主辦單位得決定各獎項名額之數量,並得從缺。各組獎項之對應獎金臚列如下:
    1. 優選:30,000元/組,獲頒獎狀一幀。
    2. 佳作:15,000元/組,獲頒獎狀一幀。
    3. 最佳人氣獎:5,000元/組,獲頒獎狀一幀。
  4. 入圍但未獲優選及佳作者,頒發入圍證明書。
  5. 投票抽獎:為提升參與度與參與學校的關注度,競賽結束後將抽出40名參與網路投票者,每人可獲獎金新台幣1,000元整,每人限獲獎1次。

注意事項

  1. 為確保競賽之公正、公平,所有評審委員均須簽署利益迴避及保密聲明書並遵循規範善盡保密責任。
  2. 參賽者應確實遵守學術倫理及法律規範,創作過程或產出如有參考或引用他人作品者,參賽者應註明其來源出處及原作者姓名,或取得著作財產權人之授權。涉及他人智慧財產權者,參賽者應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違反規定者,該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3. 參賽者皆應簽署參賽同意書及個人資料蒐集處理使用同意書,並遵守本簡章之各項規定。
  4. 競賽主辦單位將針對優良作品進行推廣及發展,故全體著作權人須授權同意全程參加競賽與展示,並同意主辦單位對作品內容無償使用,進行刊登、展示及推廣教育。
  5. 參加競賽或入圍作品如經人檢舉或告發為他人代勞或違反本競賽相關規定,有具體事實者,將撤銷資格與獎勵,並繳回已發出之獎金。
  6. 獲獎之競賽作品如涉及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之侵害、糾紛與訴訟,經法院判決屬實者,獲獎資格與獎勵將予追回,全體著作權人並應負相關法律責任,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7. 參賽同意書之內容將作為將來展示看板、參展手冊、證書內容依據,務必仔細填寫。
  8. 參賽作品如遇任何爭議,主辦單位保有最終決定權。
  9. 主辦單位基於特殊情況或理由,得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競賽。

相關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

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

相關單位:「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素養導向的高教學習創新計畫」、「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及「教育部跨領域教師發展暨人才培育計畫」


聯絡方式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人工智慧經濟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推動辦公室

聯絡人:邱智輝

聯絡人信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2)2939-3091#69203

社群網站連結:

FB粉絲頁

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