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報名日期: 2024年6月6日 00:00

截止日期: 2025年7月31日 23:59

比賽網址: https://bhuntr.com/tw/competitions/ngnj2m3e25jfnj4ss5

標籤: 學生 學生競賽 高中 國中 徵件 國內 國小 人工智慧 教育 未來 校園 課程 知識 革新科技 影響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已經是生活中的一環,為培養下一代提早認識人工智慧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自己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本部在108年6月提出人工智慧及新興科技教育總體實施策略,呼應108學年度開始實行的十二年國民教育基本課程綱要培養學生具備21世紀所需的科技素養,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之普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新興科技之認知計畫,讓中小學生有機會體驗AI、知道AI 的應用與對自己未來及生活的影響。對於AI 原理及技術有興趣的學生,本部也規劃協助學校提供進階學習的資源及管道。

本部依據行政院臺灣AI行動計畫2.0,推動人工智慧人才培育計畫,邀集大專校院教師及領域專家與中小學教師,針對AI 原理及核心技術,包括人工智慧的簡介、背景知識、監督式學習、非監督式學習等機器學習相關知識,共同發展《和AI做朋友》補充教材、教案示例,並據以發展出系統性的人工智慧知識地圖,提供中小學教師推展人工智慧主題課程參考使用,以促進提升我國中小學人工智慧的教學推展,提升學生對於人工智慧之認知及理解,成為智慧新時代下產業及社會發展所需之未來人才。


計畫目標

人工智慧教育向下扎根,鼓勵中小學校依據自身學校願景、校本課程規劃、地域或人文特色,開授人工智慧相關彈性課程,促進學生對於人工智慧的認知及理解並輔以實作,引發其學習興趣,進一步深化學習成效。

人工智慧的核心知識雖屬於資訊科技範疇,但它在生活不同面向都能有所連結與應用,然而若要運用人工智慧解決特定問題,仍需結合相關問題領域的專業知識及事前的資料收集與整理,方能發揮綜效。為利學生體會人工智慧的跨領域運用特性,鼓勵學校組成跨科教師團隊,規劃人工智慧課程,融入不同領域的知識及資料(例如:自然、生物、數學、語文、藝術等)詮釋人工智慧的觀念,提出具實踐性的人工智慧教育計畫,以落實人工智慧教育扎根於校園的願景。


參賽資格

  • 全國公私立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

活動時程

  • 計畫期程:核定日起日起至114年7月31日止。

報名方式

  1. 本計畫以校為單位提出申請,每校以申請1案為原則。申請學校校長應參與督導本計畫之實施,並協調推動相關校務等事項。
  2. 各縣(市)政府應受理並推薦轄下中小學申請本計畫,新北市、臺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至多推薦A類計畫5案及B類計畫7案,前述6市以外之各縣(市)政府至多推薦A類計畫3案及B類計畫5案。
  3. 各申請學校請依下列程序辦理(計畫書格式詳附件6、7-1、7-2)
  •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所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計畫申請書應提報主管機關,由主管機關彙整後,於本部公告申請截止日前至本計畫線上申請/審查系統完成申請,並將「縣市學校推薦表」(附件8)及用印後計畫書電子檔上傳。
  • 國立及私立學校之計畫申請書請逕於本部公告申請截止日前至本計畫線上申請/審查系統完成申請及用印後計畫書電子檔上傳。
  • 逾期未完成線上申請及計畫書電子檔上傳者,不予受理。
  1. 計畫書表資料未備齊者,由本部或計畫辦公室通知於一定期間內補正,屆期未補正者,不予受理。計畫審核完畢,計畫申請書不予退還。

審查作業

  1. 由本部邀請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審查小組,並召開會議審核相關書面文件,必要時得邀請學校進行簡報。
  2. 審查重點
  • 整體規劃內容符合本計畫精神。(A類計畫並有具體規劃人工智慧課程精
  • 學校基本概況(A類計畫並有明確說明前期計畫成果概況)及推動規劃有利於本案推動。
  • 開課規劃能協助學生提升對人工智慧之認知及理解。
  • 工作期程及經費運用規劃合理。

實施學校
 

A類計畫:精進延伸型(以校外推廣為重點) 限曾執行本部中小學校人工智慧教育計畫2次(含)以上之學校申請。
 

  1. 推廣工作
  2. 轉化AI特色課程成為有利於推廣之教學模組
  • 將前次已發展完成之AI特色課程,轉化成有利於其他學校推廣之教學活動設計,並應說明可融入方式,如校本課程、具地域或人文特色課程或其他特色課程。
  • 所開發之AI特色課程教學模組應符合中小學人工智慧知識地圖與教學路徑(附件1-1~1-3);高級中等學校須發展基礎模組1個、進階模組2個、延伸模組1個,國中小學校須發展基礎模組1個、進階模組2個,並包含可融入之領域課程說明。
  • 資料提取型:資訊科技課程與其他領域課程配合,AI模組主要在資訊科技課程實施,由其他領域課程提供資料、數據訓練,並在資訊科技課程實作。
  • 領域結合型:於非資訊科技課程加入AI原理與模組應用,其實施方式應清楚說明。
  1. 辦理AI特色教學相關推廣活動
  • 應完成至少1場公開授課,課程主題應為監督式學習或非監督式學習,並邀請至少3位他校(夥伴學校)教師觀課 (公開授課比照國民中學與國民小學實施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參考原則)。公開授課資訊應於辦理前3週通知本部人工智慧中小學推廣教育計畫辦公室(以下簡稱計畫辦公室),由計畫辦公室轉知公開授課訊息給夥伴學校。
  • 彈性辦理其他推廣活動,如:教師增能研習(應包含其他學校教師至少6人次)、至他校入班教學(參與學生至少20人次),抑或是其他更具實質推廣效益之活動(對象如為教師,應包含其他學校教師至少6人次;對象如為學生,他校學生至少20人次)。
  1. 輔導首次執行計畫之學校發展AI特色課程
  • 協助夥伴學校盤點可發展AI特色課程資源,並產出課程之初步規劃。
  • 輔導夥伴學校團隊教師進行AI教學增能,應規劃辦理增能工作坊每學期至少2場次,主題內容應包含1節監督式學習或非監督式學習之知識及實作。
  • 輔導期間應檢核夥伴學校團隊教師之AI教學知能,檢核項目包含:評估量表前後測(量表由計畫辦公室提供)、教學演示評論(演示主題從附件1-1~1-3中小學人工智慧知識地圖之監督式學習或非監督式學習主題中選擇一知識節點,演示時間至少20分鐘)。
  1. 辦理推廣活動及輔導夥伴學校期間均應收集參與者之回饋意見,做為精進計畫後續推動之參考。
  2. 配合計畫辦公室之規劃,協助辦理教師增能或共備活動。
  3. 研習、課程共備、課程諮詢輔導與實施回饋:
  • 為增進教師專業知能成長,計畫辦公室將規劃辦理中小學AI教育種子教師-AI Dreamer培訓,團隊教師如已取得種子教師資格證明,本期計畫可不需重複參與。另計畫辦公室亦將辦理課程共備,協助跨校討論及設計特色AI學習活動,促進相互交流觀摩,獲得補助學校之團隊教師均應參與,且授課教師應全程參與共備工作坊及相關培訓,活動將視實際規劃情形採實體/線上方式辦理。共備工作坊時程規劃如附件2。
  • 為提供獲得補助學校實施AI課程所需之專業諮詢與輔導,本部將協調指定每校1位AI領域指導教授,提供相關諮詢與指導。計畫執行期間及各課程教學模組推廣前,模組開發之教師應與指導教授共同檢視課程與教學活動內容,以確保AI教學內容之正確性與教學活動設計之妥適性。諮詢指導之次數不得少於6次(上學期應至少4次、下學期至少2次),並應將輔導紀錄附於階段性成果報告中。
  • 獲得補助之學校授課教師應依實際教學情形,配合本部相關規劃,回饋教學實施過程及學生學習情形。
  1. 其他配合辦理事項
  • 配合本部及計畫辦公室辦理之計畫及課程實施進度檢視或定期彙報、進行階段性成果考核及成效評估,以瞭解學生學習成效及推動情形。
  • 參與本部及計畫辦公室辦理之成果發表活動、推動經驗分享或擔任講座。
  • 參與本計畫之學校團隊成員應簽署計畫參與同意書(附件3),計畫成員如有異動,應通知計畫辦公室及提供異動後人員資訊;計畫主持人如有更動,應報本部備查。
  • 為擴增計畫實施效益,計畫辦公室將委請專業攝影公司,於學期間至部分計畫執行學校進行教學活動拍攝;計畫執行學校應先行規劃前置作業並配合辦理相關事宜。
  1. 成果事項:
    計畫辦公室;未於期限內提出者,視同計畫未完成,本部得要求實施單位及學校繳回全部或部分之補助經費。計畫實施成果應包含:
  • 高級中等學校:AI教學模組4個(基礎模組1個、進階模組2個、延伸模組1個)。
  • 國中、國小學校:AI教學模組3個(基礎模組1個、進階模組2個)。
  • 輔導第1次執行B類計畫(基礎推廣型)學校之輔導紀錄(包含輔導規劃、研習資料、受輔導教師回饋及其AI教學知能檢核資料等)。
  • 指導教授諮詢輔導紀錄。
  • 公開授課之說課、觀課、議課相關資料(含照片);所有推廣活動照片及相關紀錄,包含他校教師、學生參與活動之回饋表單(應有部分問題應屬開放式)。
  • 校內教學活動照片(教師教學側拍畫面、學生學習過程)及影片(彙整本計畫實施之教學及活動,應包含部分學生之反饋,片長6分鐘以內)。
     

B類計畫:基礎推廣型(以校內教學為重點) 限未曾執行或曾執行本計畫1次之學校申請。
 

1.開授人工智慧課程

  • 高級中等學校:實施1學期多元選修課程或是至少9節人工智慧課程,並實際進行教學。課程開設應考量學生數理基礎。
  • 國中小學校:實施1學期至少4節人工智慧課程或社團課程教學實施計畫,並實際進行教學。課程開設應考量學生數理基礎。
  1. 相關教學設計應循序漸進,協助學生由淺入深,學習AI 原理技術與應用,課程內容主題請參考本計畫規劃之中小學人工智慧知識地圖(同附件1-1~1-3)及中小學人工智慧教學規劃學習路徑(附件4)進行規劃設計;相關補充教材及教案示例請參考附件5。
  2. 課程應適時導入AI技術起源、發展趨勢與潮流(如生成式AI)、應用與影響,及AI倫理相關議題,如倫理意識、道德判斷、個人隱私權、避免科技誤用/濫用等。
  3. 為推展校內人工智慧教學,建議參與課程規劃及開授之教師除校長以外,實際參與教學者應由不同學科2位(含)以上教師組成團隊共同規劃課程及授課,其中並應包括1名資訊相關領域教師。團隊教師可跨校組成。
  4. 課程之開設,參與學生每班應以20人(含)以上為原則(全校學生數低於20人者,不在此限)。計畫執行期間,課程開設應不少於2班次。
  5. 發展及實施特色AI教學活動 (限曾執行本計畫1次之學校)
  • 配合前次課程設計,發展及實施特色AI教學活動,並應搭配實作
  • 特色AI教學活動應跨科或跨領域融入非資訊科技領域課程,且擇定由校本課程、具地域或人文特色課程或其他特色課程實施,並於計畫書中說明。
  • 高中實作活動設計應讓學生實際使用程式(如:Python)進行操作;國中實作活動設計可使用積木程式(例:Scratch);國小實作活動應配合學生的程式設計程度進行設計。
  1. 研習、課程共備、課程諮詢輔導與實施回饋:
  • 為增進教師專業知能成長,計畫辦公室將規劃辦理中小學AI教育種子教師-AI Dreamer培訓,並透過課程共備方式,協助跨校討論及設計特色AI學習活動,促進相互交流觀摩,獲得補助學校之團隊教師均應參與,且授課教師應全程參與計畫辦公室所辦理共備工作坊及相關培訓。活動將視實際規劃情形採實體/線上方式辦理,共備工作坊時程規劃如附件5。
  • 為提供獲得補助學校實施AI課程所需之專業諮詢與輔導,本部將協調指定每校1位AI領域指導教授,提供相關諮詢與輔導。計畫執行期間及各模組授課前,授課教師應與指定之指導教授共同檢視討論相關課程與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設計,以期人工智慧教學內容之妥適性。諮詢指導次數不得少於6次(上學期應至少4次、下學期至少2次),相關輔導紀錄並應附於階段性成果報告中。
  • 獲得補助之學校授課教師應依實際教學情形,配合本部相關規劃,回饋教學實施過程及學生學習情形。
  1. 其他配合辦理事項
  • 配合本部及計畫辦公室辦理之計畫及課程實施進度檢視或定期彙報、進行階段性成果考核及成效評估,以瞭解學生學習成效及推動情形。
  • 參與本部及計畫辦公室辦理之成果發表活動、推動經驗分享或擔任講座。
  • 參與本計畫之學校團隊成員應簽署計畫參與同意書(同附件3)。計畫成員如有異動,應通知計畫辦公室及提供異動後人員資訊;計畫主持人如有更動,並應報本部備查。
  • 為擴增計畫實施效益,計畫辦公室將委請專業攝影公司,於學期間至部分計畫執行學校進行教學活動拍攝;計畫執行學校應先行規劃前置作業並配合辦理相關事宜。
  1. 成果事項
    計畫期程屆滿,應於本部指定期限內完成成果報告,並將相關實施成果繳交至計畫辦公室,未於期限內提出者,視同計畫未完成,本部得要求實施單位及學校繳回全部或部分之補助經費。計畫實施成果應包含:
  1. 高級中等學校
  • 產出6個AI特色教學活動及其相關教案、簡報、教具,曾執行本計畫1次之學校須另繳交實作活動教材(含操作說明)。
  • 指導教授諮詢輔導紀錄。
  • 教學活動照片(教師教學側拍畫面、學生學習過程)及影片(彙整本計畫實施之教學及活動,內容亦可包含學生學習態度及意見反饋,片長6分鐘以內)。
  1. 國中小學校
  • 產出4個AI特色教學活動及其相關教案、簡報、教具,曾執行本計畫1次之學校須另繳交實作活動教材(含操作說明)。
  • 指導教授諮詢輔導紀錄。
  • 教學活動照片(教師教學側拍畫面、學生學習過程)及影片(彙整本計畫實施之教學及活動,內容亦可包含學生學習態度及意見反饋,片長6分鐘以內)。

活動獎勵

  1. 考核方式及時間
  • 由本部邀請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審核相關書面文件及成果簡介影片,必要時得邀請學校進行簡報或辦理訪視。
  • 期中考核預計於第一學期結束後辦理,期末考核則預計於第二學期結束後辦理。如未通過各階段考核,本部得終止計畫,並要求學校繳回未執行經費。
  1. 成果報告
  • 各期程實施成果資料需包含計畫推動自評報告、輔導諮詢紀錄與成果簡介影片等。
  • 期末考核:備妥實施成果報告及佐證資料(含全部教材內容)依指定方式送部辦理審核。
  1. 執行成果獎勵
  • 本部將對計畫執行成果進行評選,表現績優之學校團隊,將於公開活動予以表揚,並函所屬縣(市)政府給予參與教師敘獎。

注意事項

  1. 計畫執行期間,應依本部要求提供階段工作進度及成果資料;本部並得視實際需要辦理相關會議,檢視計畫執行成效,受補助單位須配合參加,並依本部之建議事項研擬檢討改善措施,並於規定時間內改進,若未能如期改進,本部得終止計畫,並要求學校繳回未執行經費。
  2. 計畫執行期間所蒐集、處理及利用之個人資料,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其相關法規辦理。
  3. 計畫之成果及其智慧財產權,除經認定歸屬本部享有者外,歸屬受補助單位享有。但受補助單位對於計畫成果及其智慧財產權,應同意無償、非專屬授權本部及本部所指定之人為不限時間、地域或內容之利用,著作人並應同意對本部及本部所指定之人不行使著作人格權。
  4. 計畫之成果不得侵害他人之智慧財產權及其他權利。如有涉及使用智慧財產權之糾紛或任何權利之侵害時,悉由受補助單位及執行人員自負法律責任。
  5. 基於計畫成果公開及教育資源開放,獲補助發展之教材及相關教學活動應上傳於本部指定平臺,供計畫推廣之用。
  6. 其餘未盡事宜及其他注意事項,依本部相關函文、公告或核定通知。

相關單位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中華民國人工智慧程式教育協會、國立清華大學USR計畫(TNUNAN歌劇音樂會:以文化回應式教學推動泰雅醫療人才培育計畫 )

協辦單位:諾爾堡人工智慧程式科技有限公司、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


聯絡方式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中華民國人工智慧程式教育協會、國立清華大學USR計畫(TNUNAN歌劇音樂會:以文化回應式教學推動泰雅醫療人才培育計畫 )

聯絡人:陳小姐

聯絡人信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6-2600196